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行业专题


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
咨询热线
0371--65587694
18937641319
总部地址
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研5A座11楼

古典园林景观
2021-06-05 14:47:52   点击:2344

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典型代表,其造园风格“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典型代表,其造园风格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的相结合,而山与水恰好是体现自然之精髓者,由此一池三山的掇山理水之术,便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地形的重要特征。

图片

一、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的文化根源 

   1) 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是道教在中国产生、发展及影响的结果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佛并称三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在哲学上,老子以为最高范畴,认为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从自然为宗,强调无为。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图片

  2)在庄子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并不在于他的形成,而恰恰在于它最充分、 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天为而无不为的道,大自然本身并未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造就了一切。


  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的的探求。


  3)道家的自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古代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的。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质朴清贵、淡泊自由、浪漫飘逸。于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


   如秦始皇在渭水之南建的上林苑。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创造池山的一种模式,促成了园林艺术。

图片


二、 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 

   1)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发展的主流。虽然在先秦时候,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儒家只是其中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儒学崇尚仁义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政治上主张德治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


   2)虽然这些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制约作用。于是,儒学在吸取、借鉴道教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以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 提倡天人合一之说。


   于是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图片


三、 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发展及演变 

  1)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的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示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与自然的闲适心情。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对中国园林的主体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 


  2)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


   如人们将竹、松、梅、兰、菊以及各种形象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秦汉时期,神仙方术活动开始繁盛起来,尤其在统治阶层中更加风行。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毫无结果,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


图片


四、 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模版 

   1)承德避暑山庄是一个主要的例子。全部由人工开凿,湖区中心有如意洲、月色江声和环碧三个岛屿,堤岛分隔湖面形成中国古代吉祥物如意灵芝的形状,使湖中三岛的形象构成一棵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的传统湖岛模式增添了新的意境。与昆明湖和北海烟波浩荡的大水面相比,避暑山庄湖区堤岛错落有序。


  2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中的福海以及西藏的罗布林卡湖也同样采用一池三山的做法。并且都选择了在水面方岛串联的特点,但又各具风格。福海中央三座神宫也是如此。


  3)颐和园更是游刃有余,将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清漪园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中设立三岛的做法,而是将昆明湖用筑堤的方法分成三个小水面,即西湖、养水湖、南湖。


  每个水面中各有一个岛,西湖中有阁岛,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


  更精彩的是,颐和园在塑造三个大岛的同时,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添了三个小岛——知春岛、小西泠和凤凰墩,三个小岛各有千秋。真正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与奇妙。


图片


五、 对东南亚及其他国家园林的影响。

1)西汉以来中国文化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盛唐时期使节、学者频繁的往来,园林、建筑风格和技术随着儒家、佛教的思想一并传入。


   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情感等的作用提高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禅宗思想融入到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


  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如山向叠石、水向小池谭、花木向单株转化,静观因素不断增加,而自然景观的可游性则相对降低。


  另一方面表现在立意于小。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艺术中应用十分广泛。

图片


2)这种在宫苑里的凿池筑岛,用造园的方式来模拟东海深山,对传统中国园林空 间的发展至少具有以下显著的意义:


 (1)完整的主附水体的建立。汉上林苑不但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池泽作为附属水体,而且具备了太液池,昆明池这样水面浩瀚的水体。千姿百态的水体穿插与庞大宫苑建筑和山体之间,大大开拓了园林艺术空间,产生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和谐韵律。


 (2)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山水与水体之间的关系由过去长期的一水一山,一池一台变成了庞大的水体环绕三山,大大地丰富和发展园林空间艺术,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3以心传心自解自晤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 小结 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讲究一发多式,有法而无式,有一定的法则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才有了各朝个性飞扬,又不失灵气的创举,使中国园林的掇山理水之术得以发扬光大。无论,怎么变化,都万变不离其宗。


注:本文文案图片来源网络,文字来源胡建芳,若有侵权,亲联系小编删除。

参考书籍:

周维权 著《中国名山风景区》[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6620-24 

袁森坡 著《避暑山庄,与外八庙》[M]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176-88 

唐学山,李雄,曹礼坤编著《园林设计》[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张恩荫,刘继文等《圆明园遗址公园》北京 新世纪出版社 200218-19


  1. 中式园林庭院景观
  2. 中式古建园林景观